新课程标准指出: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,不仅具有工具性,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。小学语文教学目的之一是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,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。政治教育、思想教育、道德教育、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内容蕴藏在语言文字之中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,应依据语文教材的特点,充分利用渗透手段,通过潜移默化熏陶感染,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,对于不同的教材,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,使语文课真正成为教书育人的阵地。文章结合教学实践,主要探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的方法。
一、品析词句,配合说练,渗透思想教育
品析词句,理解教材中的课文用词、语言,选择合适重点词句,会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美,同时丰富语言积累并逐步感悟。学《锄禾》这首古诗时,我抓住“粒粒皆辛苦”一句中的“辛苦”这个词,师生共同讨论:碗里的饭是怎么来的?通过讨论,学生知道农民伯伯耕地、耙地、播种、施肥、浇水、锄草、收割、脱粒,最后妈妈做成饭,不知要经过多少人的辛勤劳动,才能吃到香喷喷的饭,从而懂得粮食来之不易,要爱惜粮食。紧接着我又出示三幅图让学生口述作文,使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应用到实践中去。第一幅图上画的是一个小朋友正在和妈妈一起吃饭,第二幅图是小朋友把米粒撤在桌子上妈妈让他背《锄禾》,第三幅图是桌子上没有米粒了。学生看了图后就会练习口述:小朋友背完《锄禾》后,妈妈给他讲爱惜粮食的道理。这个小朋友听后想:是啊,每一粒粮食都来得多么不易!我应该爱惜粮食。于是,他把撒在桌子上的米粒一粒一粒拾起来。就这样,学 ……此处隐藏605个字……中国》等也不失有好的作业形式,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。
四、诵读重点句,学习刻苦精神,渗透思想教育
诵读语文中有关刻苦学习的句子,进行思想教育,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。如:“达?芬奇听了老师的话,用心地画鸡蛋,画了一张又一张,每张画上都画了许多不同形状的鸡蛋”;“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?这孩子一夜没睡好,几次起来看星星”;“聂耳把冬衣卖了,买了小提琴自己练,他拉琴时常常入了迷,忘了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”。这些句子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几遍,达到经常用他人刻苦学习的精神鞭策自己,从而努力学好文化知识,提升思想认识。
五、展开讨论,提高明辨能力,渗透思想教育
当前很多老师只重视基础课,语文的教学忽视思想品德教学,往往是老师在课堂上讲,学生在下边听,一节课讲完了,课本往书包里一塞,万事大吉。虽然道理也听懂了,但怎样把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落实于行动,那又是一回事。我们培养的人是德、智、体全面发展的,不光要智育好,更重要的是品德好。如学《我的哥哥》一课,我结合课文内容,提出讨论题:“哥哥买电影票老老实实排队傻不傻?”“犯了错误,做了错事,只要别人不抓住,我就不承认,这样对不对?”“自己省吃俭用省下钱帮助别人这样是不是傻的表现?”通过激烈的讨论,各抒己见,使学生能多方位、多角度思考,明辨了是非,作出道德判断,树立了榜样,改正了缺点,提高了认识。讨论的过程也就成了学生受教育的过程。
总之,作为一线教师应认识到,教育的任务不是单纯地传播知识,而应是注重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,教师应做到合理灵活运用教材,多方结合,充分发挥学科作用,不断渗透思想教育,让学生成为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有用人才。